
改写版:
谁能想到,这把看似普通的旧铜壶,竟与新疆失传千年的古老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我即将得手时,一个神秘女子突然出现,硬生生将它夺走。
为了找到照片中的那个男人,我连夜沿着塔里木茶马古道赶到了多浪河畔的刀郎人聚居区。我特意选在也先拜巴扎(当地周六集市)开市前蹲守,希望能抢先一步堵住他。
这个小贩可不简单。上周赶集时,我偶然遇见了他——那张面孔带着明显的阿尔卑斯人种特征:宽阔的额头、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窝,还有那双浅褐色的瞳孔。史书上称他们为塞种人,被公认为最东方的西方人种。
在古代,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和田以东、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塔里木河流域。他们的语言习俗与帕米尔河流域的大夏国(古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原住民极为相似。和田沙漠出土的文物证实,他们使用的是东波斯语系,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雅利安语。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塞种人不善征战却精于商贸,寥寥数语就勾勒出古希腊商业文明的特征。
展开剩余67%有趣的是,安息国高僧安世高作为第一个来西域讲授小乘佛教一切有部的外国人,在和田杏园讲经时,从国王到百姓都听得如痴如醉——因为他们本就是同宗同源。塔里木盆地周边的高山沙漠形成天然屏障,让这个民族的血统和文化得以相对纯净地保存了八百年,直到回鹘西迁和蒙古入侵才逐渐融合。
起初我不知道小贩的名字,就随口叫他阿达西(朋友间的称呼)。要是在异性之间这么叫,可就会惹来暧昧的调侃了。
那天他在集市摆摊,几件铜器和古董吸引了我的注意:一盏做工粗糙、氧化严重的汉代风格铁灯,几枚图案模糊的突厥银币天罡(背面还留着穿线孔,估计是被当纽扣用过)。翻检间,一把铜茶壶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红、黄、白三色铜料混铸,鸟嘴壶口,波斯风格把手,在一堆黄澄澄的铜器中显得格外古朴。
我用夹杂着汉语的多郎语问价:阿达西,铜壶多少钱?
3000块!是我穷大大穷大大的东西!他用蹩脚的混合语回答。
(注:阿大大大在西北方言中指父亲、祖父,与突厥语称呼惊人相似。穷大大则指曾祖父,称呼越叠加辈分越高。)
报价后,他立刻用试探的目光打量我的反应。这把古物崭新得可疑,正当我犹豫时,阿达西突然啪地拍了下左肩,像只炸毛的公鸡般发誓:包凉会!(如假包换)
这个动作让我想起新疆古老的契约传统——尼雅遗址出土的佉卢文木简记载,古西域商人订立契约时都要以人格起誓。这和中世纪威尼斯商人的做法如出一辙,就像《威尼斯商人》里夏洛克那句:我既已发誓,就必须履行契约。
此情此景让我决定买下它。可就在扫码付款时,一个褐眼女子突然冲出来抢走铜壶,边跑边喊:不卖!三万也不卖!还骂阿达西是萨朗(智障)。交易黄了,阿达西窘迫地行了个抚胸礼——这是从中亚到东欧通行的致歉方式。
幸好我拍了照片。回家放大细看后,我震惊了:这分明是被刻意打磨过的古物!壶颈有锡焊痕迹,壶肩上竟刻着阿堪萨斯之花——这是古希腊文明的标志性纹样,堪称无价之宝!
疑问接踵而至:阿达西为何要翻新古董?那个神秘女子是谁?她为何要阻止交易?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后续更新!)
发布于:天津市